永續風險對產業的機會首重再生能源

永續性發展以不影響未來世代需求為前提

在當前全球充滿不確定性的挑戰下,企業經營面臨的風險日益複雜多元。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藉由「企業永續之風險管理與策略分析」課程直指永續發展的核心,是聯合國所定義的:「滿足當代需求,同時不損害未來世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」。這不僅是環境保護的口號,而是涵蓋環境、社會與經濟三大面向的均衡發展。

蒲總經理指出,企業對永續的認知成熟度,從最初將永續視為單純成本與負擔,進而到為符合法規而進行的被動遵循,再提升至將永續理念融入產品、服務與日常營運,最終達到以永續為核心來開創全新商業模式與價值的最高層次。唯有不斷向上提升,企業才能在挑戰中找到新商機。然而,當前全球面臨氣候災難、社會信任崩解、貧富差距擴大等嚴峻挑戰,正嚴重威脅未來世代的生存,也使得企業正視永續議題變得刻不容緩。

根據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(WEF)的報告,短期(二年)內全球面臨的五項重大風險,主要包括首次躍居首位的 AI 生成虛假資訊、日益頻繁的極端氣候事件、持續升溫的地緣政治與社會兩極化的對立,以及無所不在的網路攻擊與資安威脅。若將時間拉長至未來十年,環境風險則佔據了主導地位,涵蓋了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失敗、自然資源危機,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嚴重喪失。這顯示環境問題將是人類最嚴峻的挑戰,其引發的供應鏈中斷、營運停擺等衝擊,將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表現與生存能力。

面對風險,企業不應僅視為威脅,更應將其轉化為策略優勢。首先,必須建立由上而下、由外而內的系統性風險治理架構,從分析全球宏觀風險到辨識公司自身營運風險,建立完整的識別、評估與應對機制。同時,全球碳定價機制已是明確趨勢,企業需將未來的碳成本納入財務評估,如標竿企業的案例中,透過提前投資綠電、優化全球佈局,成功將高昂的碳成本風險,轉化為領先同業的競爭優勢。此外,擁抱國際標準亦是強化營運韌性的關鍵,例如 ISO 14001(環境管理)的關注點已從污染防治演變至碳管理,而 ISO 45001(職業安全衛生管理)的範疇也從傳統工安,擴展至員工心理健康、多元平等包容等議題,這些都成為企業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蒲總經理亦強調,永續不僅是責任,更是充滿潛力的商機。在低碳轉型方面,AI 運算帶來的巨大能源消耗,同時也催生了對高效散熱、低功耗半導體及儲能方案的龐大需求。在供應鏈中,綠色採購已成趨勢,未來供應商的 ESG 表現將成為客戶選擇合作夥伴的「預篩選」門檻,能在產品碳足跡、環境貢獻上表現優異的企業,將取得更有利的地位。此外,循環經濟的概念也帶來無限可能,例如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能源,不僅解決污染,更能獲取碳權,創造額外價值。

企業的永續之路,最終取決於文化的塑造。文化的養成,需要透過循序漸進的過程,首先透過持續的教育訓練建立共識,再以合理的機制引導行為,最終促使永續思維深植於每位員工心中,成為日常決策的直覺反應,此時企業便真正擁有了應對未來的「自適應性」。


蒲樹盛總經理精彩授課,剖析企業永續之風險管理與策略分析。

文曄董事及學員與蒲樹盛總經理課後合影。

文曄董事長鄭文宗(左)親自致贈小禮物予蒲樹盛(右)總經理表達謝意。